“羊肚菌、猪肚菌、香菇、平菇在栽培的时候,虽然道理相同,但还是有些技术上的差别,我们必须根据种植的物种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栽种。”
入冬后,进入菌菇培养的关键时期,在九龙坡区铜罐驿镇的乡悦里果园食用菌研学种植基地里,重庆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主任韦静宜受重庆九龙坡区科协的邀请,为农户们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作为菇类培育专家,韦静宜除了日常的科研工作外,还把科研成果用于帮助农户提升种植技能,助力农户增收。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还有许多像韦静宜这样热爱科普工作的人员,他们是行业专家、基层科普志愿者……如同散落在群众中间的科普星光,为拉近群众与科普知识的距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行业专家下沉社区 科普服务送到家
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和自己健康有关联的问题,比如,如何防治高血压、有了糖尿病应该怎么吃?如果家里有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病应该如何陪护?……
周丹丹是重庆九龙坡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她和同事们早已把科普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先后走进陶怡路社区、黄家码头社区、石杨一社区及西郊二村社区等多个社区,面向广大居民开展了系列健康教育讲座,用深厚的医学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帮助。
据了解,周丹丹作为重庆九龙坡区科协科普工作的代表,曾在第七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科学听我说’主题展演”环节荣获一等奖。
近年来,九龙坡区充分发挥各个行业领域专家的作用,深入基层社区,为广大群众送去健康保健、应急处置、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科普知识,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赢得了口碑、获得了居民的普遍欢迎。
基层科普志愿者为群众答疑解惑
“在医院问诊时,很多时候,医生在向病人阐述病情时,由于听不懂医生说的话,很多病人只能回复‘???’。无效的沟通,甚至还会影响到医患关系。”重庆九龙坡健康宣教服务协会基层科普宣传员向桂静介绍说,“在日??破栈疃校蚁蛉褐诖谝恍┗〉囊交ぶ?,架起医生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span>
为此,重庆九龙坡区健康宣教服务协会,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会员单位及各个会员的优势,以预防为切口,结合当下热点,在居民周围挖掘科普人才。而向桂静就是这样的“基层科普达人”,承担起让老百姓感受到“科学在身边”的社会职责。
“我们的自来水,在进入千家万户之前,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蔽挥谥厍炀帕虑牟试坪鬯沓Ю?,九龙坡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张华正在给孩子们讲着污水处理的过程,他通过自己编撰的段子,让晦涩的道理变得易懂了许多。
张华原是中共九龙坡区委党校资深教师,十多年前,张华就投入社区科普教育工作。2023年、2024年,张老师还根据社区需要,及时开发出《党的二十大宣讲进社区》《让家庭更和谐、让身体更健康》等课程,成为区老科协选课率较高的课程。
重庆九龙坡区广泛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医生、教师、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基层科协“三长”、退休干部等加入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节点开展科普活动数百场。
建成“1+13+N”科普基础队伍体系
“1月10日,重庆市九龙坡区科普联合会第一届会员大会暨成立大会顺利召开。”九龙坡区科协主席徐珂介绍说,“九龙坡区科普联合会是专门培育的科普类社会组织,通过创新科普组织培育方式,加强各会员单位之间联系,促进科普资源共享、科普交流合作,共同开展科普研学、培训、宣传等活动?!?/span>
重庆九龙坡区科普联合会由区内36家热心科普的单位会员组成,形成了九龙坡区科普工作的中坚力量。如今,九龙坡区的企业、专家、志愿者、协会等,已经成为科普人才培养的“蓄水池”。
据了解,在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中,重庆九龙坡区通过区科协、镇街科协、社区科普小组等成立科普工作基础队伍,已建成“1+13+N”的科普队伍:以区科协为科技志愿服务队为统领,13个镇街科技志愿服务支队为基础,N个社区科技志愿服务分队为重点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在“大美志愿”小程序累计注册科技志愿者7318人,发布志愿活动256场,均位居全市前列。同时,九龙坡区科普联合会的成立,也进一步搭建了资源共建、项目共研、教育共推、人才共育、价值共生、精神共振和成果共享的科普工作交流大平台,为九龙坡区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
来源:光明网
附件: